top of page

Welcome To

PhDs (incl. postdoc, visiting, etc.)

Application Info Platform

你想要的信息可能都在这里

申请攻略

​​​破迷茫

寻找导师

​​​提效率

前人智慧

​​​少弯路

​精选文章

你想了解的信息

​教授信息触手可及

博士申请成功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给教授发送套磁邮件。而如何寻找更多合适的教授,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为耗时和繁琐的部分

大多同学往往困囿于大海捞针般的低效筛选流程,每个深夜的文献爬梳仅能锁定寥寥数位潜在导师。满怀热情地发送邮件,等待教授的回复。然而,等到心焦不安——一天没有回复,一周没有消息,甚至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杳无音信。这时的失落感会让人情绪低落,博士申请备受打击。这种信息黑箱导致的挫败感,恰恰印证了博士申请的深层本质:这不仅是对学术能力的检验,更是学术耐力与心理韧性的双重考验。

这才发现,博士申请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

因此,我希望能创建一个不断更新的教授数据库,方便大家轻松查找,让寻找教授变得更加简单。你只需要筛选出合适的教授,精心打磨邮件并发送即可。

同时我也希望随时共享这些教授的招生信息,既避免在沉默教职中空耗机会成本,又能及时捕捉每一个可能的招生窗口。

 

让套磁更加高效,实现学术资源与个人特质的共振匹配。

Leadership
为什么申请这么难
为什么套磁邮件一直没回复
不要气馁
只要坚持发邮件
​一定可以收到积极回复
 
拿下面试 ​就能成功

/不要脸的 医学留学陈老师

想申请岗位制

很多人说,欧洲的博士不是岗位制吗,博士等于工作一样,那应该是对方发我工资啊!很多时候,如果你套磁信发出去,对方说,我们目前没有position,很多时候这个position就是说的岗位博士。

没错,这个是理想状态,欧洲岗位制博士确实属于特殊的学术雇佣关系,但是实际上,岗位制的申请难度太大,这里有三个结构性矛盾:

1、供需失衡:根据欧盟科研观察站数据,2023年STEM领域岗位制博士平均竞争比达1:47,医学相关岗位更攀升至1:63;

2、预算缩减:欧元区科研预算年均缩减2.3%,导致传统强校如慕尼黑大学临床医学系近三年岗位制名额下降18%;

3、路径依赖:超75%岗位制博士存在"学术近亲繁殖"现象(数据来源:Nature Career Survey 2022),实验室优先录用已建立信任关系的访问学者/硕士生。

 

另外,中国的同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出身的同学,在申请时面临制度性困境:

1、科研能力断层:国内专业型硕士科研投入严重不足,论著产出少,平均发表SCI论文0.8篇(IF<3);

2、语言隐形门槛:岗位制面试常涉及研究计划甚至基金申请讨论,要求C1级学术英语能力,远超普通博士项目要求;

3、文化适配成本:德国马普所调研显示,实验室主任对跨文化研究者的管理成本预估比本土申请者高40%;用一个在德国读博的同学描述,国外教授怕碰到一个"变态"的中国人。

不过,如果你条件还不错,仍想试试,比如语言能够熟练交流(雅思7以上),学硕有一定的科研产出,或有个一年以上的海外学习或交流经历,那么不妨看看整理出来的岗位制位置,试试亦无妨。

​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以及想好兜底方案,比如资金组合策略,配置申请梯队,设置止损机制,大不了就浪费一点时间精力而已,不过,万一成功了呢?

Technology
Subscribe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现在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比以前多了几倍,几十倍,但是我们获取到的信息量也爆炸式的增长,再叠加AI的兴起,我们甚至没办法在这繁杂的信息垃圾堆中找到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我们没办法区分信息真实度,也没办法辨识出广告夸张度。

下个决定:我是否可以申请?比如临床医学可以出去吗?没有科研基础可以出去吗?只有四级基础有希望吗?雅思托福是必考的吗?双非(专升本等)有机会吗?公派有资格吗?海外行医有机会吗?啥时开始准备?等等

 

留学定位:如果可以,去哪些国家和地区?费用如何?申请周期?语言要求?时间长度?入学难度?毕业难度?奖学金情况?等等

准备文书CV,PS,SoP,RL,RP都是什么?怎么准备?啥时候需要?等等

邮件套磁如何写好一封套磁信?用什么邮箱?怎么给教授发送?啥时候发送?邮件书写礼仪和注意点?同一个学校的教授发送需要注意什么?发送频率?多久跟进?已读回执用不用?等等

​教授面试:啥时候会有面试?面试主要看什么?要不要准备PPT?面试用什么软件?着装要求?常见问题?听不懂怎么办?如果缓解焦虑?要不要准备稿子或小抄?事后如何复盘?面完之后多久有结果?何时可以催结果?等等

公派申请申请资格?截止时间?准备材料?注意事项?材料模板?等等

上次有个同学说,感觉博士申请的每一步比做手术都难!其实当然不是了。我们不需要让整个申请一口气搞定,而是一步一步来,先定位,再写文书,发出第一封套磁信,慢慢找教授持续发送,准备面试,必要时走学校网申,申请奖学金,办理签证,等等,每一步去拆解下来,其实都很简单。

马丁路德金说: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出国留学也是,先不用管那么多,先踏出第一步你就赢了99%的人了。

Every Teacher's Dilemmas
bottom of page